www.flickr.com

星期四, 7月 26, 2007

淺談Mocap系統新趨勢

在這兩年除了傳統機械式、電磁感應以及光學式系統外,市面上也出現了其他動態擷取的解決方案,如陀螺儀式(GypsyGyro)光纖式(FiberMotion)以及影像式(Videobased/Imagebased)系統。最早動態擷取是應用於科學、醫學研究等用途,首重的是資料的準確性,以這個思維所發展的系統,自然也服膺與此,在使用流程上難免繁瑣與軟硬體的搭配限制多端,但隨著動態擷取在娛樂工業的成熟化以及科技的進步,新出現的系統則更加貼近影視、電玩等工業需求,相較之下大體上可以歸納出如下的差異。
  1. 成本相對低廉
    以個人粗淺的了解,陀螺儀式的系統,一套約新台幣五百萬左右,光纖式則在兩百萬左右,這是一人份設備,含軟體與教育訓練等的費用,可穩定且順利的進行單一角色的擷取工作。

    當然這仍是百萬天價,但是相對於光學式的系統,以MotionAnalysis的被動光學式系統為例,最基本六支攝影機的的組合,軟硬體加一下也超過五百萬以上,而要穩定進行"營業等級"擷取工作,最好是有八到十六支攝影機以上。除了攝影機外,最好還要準備專屬的攝影棚,若要作到如北極特快車等級所謂的Performance Capture,同時擷取演員表情與動作,所需要的攝影機數量更將近百台,其建置成本就更加可觀。

    而影像式的設備,扣除掉軟體的費用,硬體方面只要具備兩台以上的攝影機收錄訊號進行分析,成本又更相對低廉了。

  2. 工作流程迅速
    陀螺儀或光纖式的系統,和傳統機械式相同都是屬於相對動作的感測方式,設計上為穿著專用的擷取服裝,再經過簡單的歸零校正手續即可進行作業。原廠甚至強調從著裝開始只需要經過十分鐘的訓練即可輕易上手。而屬於絕對空間紀錄的光學式系統,尤其是被動式光學系統,即使不含環境設定的工作,尚須經過設置光球、定義光球編號與連結關係......等手續,工作流程上繁瑣許多。

    影像式系統的優勢則是在於能同步拍攝實景與演員互動表演,再利用收錄的動作進行虛擬角色的合成,如「神鬼奇航」二三集中即大量使用了影像式擷取(稱之為IMOCap)的技術。

  3. 不受場地限制
    隨著無線傳輸技術的普及,陀螺儀和光纖式的系統都採用了wifi的方式即時傳輸資料到主機上,也就是說只要無線訊號可及的距離,就是擷取動作的有效範圍,而相對動作紀錄的是關節旋轉量,不需要固定在特定空間當中,不受場地的影響,甚至在GypsyGyro原廠的Demo裡,模特兒把擷取服穿在運動服裡溜出公司開車揚長而去,動作都顯示在螢幕上直到消失,雖然噱頭有之,但也說明了這系統空間自由度之高。

    此外這兩種都是擷取服式的裝置,一只行李箱就可以收納完成,可以很輕易的帶到各種場地收錄互動動作。同樣的,影像式系統則是取決於攝影機的位置,能架攝影機的場地,基本上就可以進行擷取。

總而言之,每一種擷取技術都有優勢亦有缺點,而傳統光學式仍然有其不可取代的優勢,例如準確性、泛用性以及可擴充性,只要條件許可(就是孔方兄要多啦),被動光學式可以同時進行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(包括手指),對演員動作幾無限制......等特點還是盤據著高端第一線的領域,但是在中低階市場上,勢必會受到新式系統的衝擊,相信這也是良性的競爭。

還是要強調一次。動態擷取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動畫工具,也不是為了取代傳統關鍵畫格動畫而出現,而是提出了另一個選擇,具有快捷、準確、真實、等特色的解決方案,這同樣的也是傳統動畫手段所難以達到的。對於一個動畫創作者來說,與其爭議說動態擷取是否算是角色動畫,不如思考如何衡量得失,因應動畫效果選擇最適合的解決方案。

1 則留言:

mILazI 提到...

非常赞同您说的mocap技术的出现,不是为了替代手K动画而出现的。而是另外一种选择。但是在这边很多人或公司会排斥这技术,会认为对传统动画师造成威胁。

本頁面及相關頁面所提及之公司名稱與商標,,其著作權皆屬原公司所有

本網站公開發表之文章若未經聲明,皆屬作者本人所有

如需引用節錄,歡迎來函告知